围绕现场做“加法”,要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。一方面完善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,健全企业负责、政府监管、社会监督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。另一方面要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、设计、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,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,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,推进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,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以及各方主体的本质安全水平。
围绕现场做“加法”,要进一步加强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资格诚信的建设。要守信用,敢担当,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,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使用负责终生。
围绕现场做“加法”,要大力推广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材料。通过环保、节能、绿色等新型智慧建筑,推进企业新型建筑产业化的发展,充分打造以被动式与装配式集成技术为核心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,塑造建筑产业化领域新形象。因此,用新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、逐步改变用能结构、减少污染物排放、改善生态环境,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、改善人居环境、促进经济转型升级、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围绕市场做“减法”,要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。如弱化企业的资质,取消部分专业的资质(招投标中介结构、绿化类企业等),关于工程招投标制度也应作很大的修改,很大一部分招标工作由建设单位自行解决办理即可。目前,我国的建筑业实际上还不完全是一个完整的产业,建筑产品被设计、材料供应、开发、施工和物业维护等几个部门所分割,施工企业很难在建筑产品上独立地贴上自己企业的标签。所以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制,从设计到施工,再到后期的运营维护,形成全寿命周期的管理。
围绕市场做“减法”,要消除市场壁垒,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。国家正在大力推行EPC(设计、采购、施工)等总承包模式,由于各种资质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,最终拿下工程的基本是大型国企,一些实力雄厚、信誉较好的民企只能望洋兴叹。因此,必须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,取消各地区、各行业在法律、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建筑业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,通过建筑市场的治理,实现无形市场向有形市场、隐蔽市场向公开市场、无序市场向有序市场的转变,使各方主体包括业主、承包商、中介机构和管理服务部门都能进入市场公平竞争。
建筑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,只要牢牢把握现场和市场这两根主线,促进“两场联动”,做好“加减法”,建筑业必将基业长青。